- 五种法身 → 五種法身
- ﹝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﹞ 〔一、 法性生身〕, 謂此法性, 體本圓常, 該通萬有, 如來之身, 由此出生, 故名法性生身。 〔二、 功德法身〕, 謂如來以萬行功德為因, 而成法身之果, 故名功德法身。 〔三、 變化法身〕, 謂如來法身, 無感不形, 無機不應, 如千江月, 隨水現影, 影雖有殊, 月本是一, 故名變化法身。 〔四、 虛空法身〕, 謂如來法身, 融通三際, 包括大千, 一性圓明, 諸塵不染, 故名虛空法身。 (三際者, 即過去、 現在、 未來三世也。 ) 〔五、 實相法身〕, 謂如來法身, 離諸虛妄, 會極真如, 不生不滅, 故名實相法身。
* * *1.菩薩瓔珞經所說的五種法身是: 一、 如如智法身, 即證如如之理的實智; 二、 功德法身, 即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功德; 三、 自法身, 即地上菩薩所應現的應身, 天台謂之為勝應身, 法相謂為報身中之他受用身; 四、 變化法身, 即天台所說的劣應身, 法相所說的變化身; 五、 虛空法身, 即如虛空離相之如如理。 2.密教所說的五種法身是: 一、 自性法身, 即諸佛的真身, 法性理智, 自然具足, 三世常恆, 流出三密之法, 以教菩薩, 有理法身與智法身之別; 二、 受用法身, 諸佛的受用身有二種, 一種是自受用身, 是自受法樂之身, 與理相應, 一種是他受用身, 是為十地菩薩所現的身, 與智相應; 三、 變化法身, 諸佛為地前菩薩, 及二乘凡夫, 所現的丈六應身, 說內證法, 屬於變化所作, 亦是法爾而有; 四、 等流法身, 此身係為九界平等流出, 故名等流, 乃至為六道含靈, 示現同類的身形, 隨機化變; 五、 法界身, 如來法身, 具六大體性, 周遍法界, 故名法界身。 3.華嚴宗所說的五種法身是: 一、 法性生身, 其言生者, 如來之身, 由法性出生, 故名法性身; 二、 功德法身, 即如來萬德所成之身; 三、 變化法身, 即諸佛應機而示現之身; 四、 實相法身, 即諸佛無相無為之身; 五、 虛空法身, 即諸佛廣大瀰滿虛空包括萬有之身。 4.小乘所立之五分法身。 見五分法身條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